• 全部分类
  • 注册
  • 故事

    恭喜!七年六次攀登,何川、孙斌、Rocker成功登顶布达拉峰北壁!

    8月24日下午18点25分,何川、孙斌、Rocker(王振)成功登顶布达拉峰北壁!他们沿着“加油”路线,完攀了这面高差达700米的高海拔大岩壁(Big Wall)。

    根据前方最新消息,在攀登布达拉峰北壁期间,天气整体状况为晴,只在今天下午18时左右下了十分钟左右的小雪。

    全队身体状况良好,他们预计将在8月25日下撤到大本营。“前方现场人员说道。”攀登过程中用了多少绳距,待何老师安全下撤后给准确数据。

    对于在电脑前、手机前守候一整天的中国攀登圈来说,这无疑是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期望他们三人能安全下撤的同时,作为见证了七年来攀登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户外探险,我们不得不说,这次登顶真的意味着太多太多。

    ▲何川开始攀登。摄影/Rocker

    这是何川第六次向布达拉峰北壁发起挑战,距离他第一次攀登这条线路已经过去了7年,距离2005年日本登山家山野井泰史的北壁首登已经过去了15年。

    布达拉峰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为何连何川这样顶尖的攀登者,都需要死磕这么多年?

    北壁传奇:加油,布达拉!

    何川,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讲师;而在讲台之外,何川的身份还是一名攀岩者。

    2002年,何川初次接触室内攀岩,这并没有吸引一向喜欢户外活动的他。一直到2003年的一次野攀中,他才迷上这项运动:何川被野外岩壁上不曾见过的风景、无法预测的挑战深深吸引了。

    ▲何川在山上。摄影/Rocker

    在这之后,攀岩成了何川每周都要进行的活动,工作日在岩馆,周末就去山里。不爬的时候会和大家在攀登论坛“盗版岩与酒”上探讨技术、装备等问题,抓住一切机会学习。随着技术越来越好,何川加入了”白河攀岩基金“,在这里岩友们一起捐钱购买专业设备,在白河附近开发攀岩路线。

    2004年,王茁在骆驼峰失事,他就是何川的攀岩启蒙老师,这让何川迷茫了整整一年,就像是失去了灵魂,不愿再回想起攀登相关的事。

    2005年,振作起来的何川接管了”白河攀岩基金“,替王茁继续着他未完成的事业,从此开始了探索未知线路的漫长过程。

    ▲何川把家搬到了白河,图为他正在家中训练。摄影/玄天

    自初次接触攀岩以来,何川已经开辟了数百条攀岩路线,完成多条多段传统线路首攀;在攀冰方面,攀登了双桥沟冰壁最难的“龙之涎”(难度WI6+)线路,拿下雪鸟极限先锋攀冰教会大会冠军。这时候的何川,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攀登者之一。

    接下来,他的目标转向了高海拔大岩壁。2010年,何川选择了双桥沟的一座未登峰——鲨鱼峰,却没能成功。

    2011年,何川、伍鹏、龚晓锐再来到鲨鱼峰,在最后50米因为无法通过选择下降,但何川并不打算为了这50米重返鲨鱼峰,因为,他的心在更早就被另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占据。

    多年前,当何川读完日本登山家山野井泰史的攀登报告,便对布达拉峰北壁心向往之:

    “他有着闪耀全球的攀登履历,却也要尝试两次才能艰难完成,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线,就这样在我心里埋下来了种子。”(《一言难尽布达拉》刊于“盗版岩与酒”论坛)

    ▲山野井泰史第一次来到布达拉峰。摄影/Zhang Shaohong

    何川研究了双桥沟历史时期的天气柱状图和降水数据,发现虽然8月降水多,但每隔一两周会有几天的窗口期,这就是攀登布达拉峰的最佳时期,他必须在短暂的窗口期内完成这场高难度的攀登。

    2012年8月,何川原打算攀登完婆缪峰后,和孙斌、裂缝一起对布达拉峰进行尝试。却在婆缪峰登顶下撤时,遇到落石而受伤,攀登布达拉峰的计划因此作罢。

    2013年8月,何川、孙斌、裂缝,正式向布达拉峰北壁发起尝试,由大岩壁专家何川进行领攀,擅长高海拔攀登的孙斌和户外摄影师“裂缝”跟攀。

    ▲攀登途中。

    攀登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最终在攀登了7段绳距、距离顶峰还有300米的地方,面前一段高达五米,光滑得没有任何手点和脚点的岩壁,彻底难住了他们,也没有找到其他可以横切过去、继续前进的路线,最终不得不选择下撤。

    尽管此次攀登未果,但何川在后来的采访中说道:“这是我大岩壁攀登的一个开始,积累了经验,对于线路也有更多的了解,有助于下一次的尝试。”孙斌也在攀登报告里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岩壁路线的攀登,无论是内心的成长,还是对搭档和团队心态的认识,以及对攀登技术的提高,都收获巨大。”

    通过这次攀登,他们磨合了队伍,熟悉了前面路段的攀爬方法。但同时,意料之外的难度、糟糕的雨水天气,也让他们觉得,应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布达拉峰北壁。图片/summitpost

    布达拉峰北壁的一个特征就是极其陡峭的大岩壁,何川希望能在其他地方先练习,他找到了一处低海拔的大岩壁——华山南壁。何川和搭档阿飞试了7天,就成功了,这次攀登提升了何川攀爬大岩壁的技术,也增强了他的信心。

    2014年8月,何川、孙斌带着更加充分的准备,更加娴熟的技术和能力,再次来到了布达拉峰,然而仅仅攀登了4段绳距、总长度约200米后,山下就传来了消息:伍鹏在婆缪峰出事了。他们毫不迟疑,选择了放弃攀登,下撤后立即前往婆缪峰,进行遇难者的搜寻。

    2015年8月,何川再次和孙斌来到了布达拉峰脚下,准备他们的第三次攀登。

    在此前的一个月,何川又去了一次华山,经历八天八夜,以独攀(rope solo)的方式完攀了华山南壁,这是国内第一次大岩壁独攀,让他获得了中国户外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奖。但对于何川来说,也许这只是他前行路上的一小段插曲。

    ▲何川在华南南壁。摄影/Rocker

    经过华山的历练,何川对这年的攀登信心十足。但是当8月13日他们到达大本营后,双桥沟内的降雨就时断时续,一直没有稳定的天气周期。直到8月23日,天气预报依然显示降雨还将持续,于是他们放弃了2015年的布达拉峰攀登。

    2016年8月,何川先是和刘洋开始了野人峰、女王峰、布达拉峰的三峰连登。下来后何川感到了恐惧——在线路北边有一段七八十米路,非常难保护,只要任何一个人失误掉落,就完了。所以当孙斌问何川,今年是否还要尝试布达拉峰北壁时,他坦言:“算了”。

    可能就像何川的女友小六所说,攀登者所谓的“算了”并没有多长的保质期,第二天就什么也不记得了。

    2017年8月,何川再次对布达拉峰蠢蠢欲动,这一年 Rocker 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经过几天的攀登,只剩下三段绳距,所有的难点都已经通过,顶峰几乎近在咫尺!就在这时,一个保护点失效脱落,何川直接冲坠了七八米,胫骨骨折,于是,这年的攀登以一场“无以言表”的艰难下撤而告终。

    ▲何川拖着伤腿下撤。

    今年,是何川攀登布达拉峰的第6次,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是北壁线路,攀登这面高耸的大岩壁,在经历了4天的风雨攀登后,终于站在了布达拉的顶峰,实现了他追求7年的梦。

    布达拉峰与大岩壁

    布达拉峰,位于四姑娘山双桥沟内,海拔5428米,因其山体西壁形状酷似布达拉宫而得名。布达拉峰山体为花岗岩角峰,雄浑一体,大气磅礴,受到广大攀登者的青睐,却少有人敢于尝试,登顶者更是寥寥无几。

    ▲布达拉峰。摄影/Rocker

    2003年10月,一对斯洛文尼亚的攀登向导夫妇 Andrej 和 Tanja Grmovsek 从西壁首登布达拉,路线名为 Dalai Lama,长1300m,难度VIII-。

    2005年8月,日本登山者山野井泰史单人(Solo)完成北壁“加油”线路,长850m,可自由攀登的路段最难为5.8,而器械攀登的难度达A3+。

    2012年9月,中国攀登者古古和澳大利亚登山者 David 重复西壁 Dalai Lama 路线登顶,这是众多攀登者尝试之后,国人的首次登顶。

    ▲布达拉峰北壁“加油”路线。图片/EVERNEW

    然而,布达拉峰北壁,却一直没有中国攀登者能够完成,从2005年山野井泰史开辟”加油“线路,到今天何川、孙斌、Rocker成功登顶,这里已经沉寂了15年。

    线路陡峭的布达拉峰北壁,冰岩混合,攀登难度远远超过了很多著名的山峰,包括蜀山之后幺妹峰。

    唯一完成布达拉峰北壁的山野井泰史,是一名国际顶尖的登山家,曾经无氧单人用48小时完成了K2。当山野井泰史后来回想起布达拉峰北壁的攀登,依然认为这是一条非常有挑战性的路线,途中有很多松动的岩石,还有一个屋檐,在这种大岩壁路线的攀登中,除了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的技巧,在特别难的路段还需要用器械攀岩(AID climbing)的方法,使用很多的绳子,打很多挂片。

    大岩壁的本质上是一块巨大的垂直岩壁,因为线路过长,无法在一天内完成,所以攀登者必须携带足够的食物、水还有其他装备,放在拖拽包里一路运输上升,而到了晚上,还得睡在悬空数千米高的吊帐里之中。在美国的优胜美地,所有攀岩者心中无法取代的圣地——酋长岩,就是典型的一个大岩壁。

    ▲岩壁上的吊帐。摄影/Rocker

    同样在优胜美地,像半穹顶这样成熟、简单的大岩壁,可能只需要一个粉袋、一双攀岩鞋在一天内就结束了,但是那些未知、必须用到大量器械攀登的线路,可能需要一个很有经验的团队花费甚至超过两周的时间在岩壁上。

    极强的暴露感、更多的绳索技术、超长的线路带来的丰富地形,意味着需要掌握更多不同的技巧,长时间的攀爬,也将攀登面临的风险成倍放大。

    但由于国内攀岩运动起步较晚,加上在低海拔的大岩壁常常被圈成景区不让登,中国的大岩壁攀登一直没有得到发展,所以攀登者纷纷来到四姑娘山区,在这里,由于冰川运动而诞生的数十座花岗岩角峰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的攀登者。但是大岩壁加上高海拔,兼具了高超的技术要求和恶劣的环境,使得难度成倍增长,所以中国的大岩壁探索者们,一开始就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2013年,何川等人对布达拉峰北壁发起的冲击,正是国内对大岩壁器械攀登的首次尝试。

    而7年之后,何川所带领的团队成功登顶布达拉峰北壁,成为中国登上布达拉峰北壁的第一人,为中国的攀登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0
    7912 0

    暂无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