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三第一人,党琦“打铁”历程全记录
人物故事
2020-11-03
丨我想要的人生,不该有天花板
1985年的一天,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里,正在转播一场奇怪的比赛。
一群健硕匀称、活力四射的运动员,先比游泳,再比骑车,最后还要比长跑。所到之处,观众夹道欢迎,还有人为运动员递水。
“这可太酷了!”
电视机前,一个小男孩喃喃自语。那时,这个小男孩还不知道 ,这项运动叫“铁人三项”,更不会知道,自己将会成为中国铁人三项的第一人。这个小男孩,叫作党琦。
党琦生在一个运动世家,父亲是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3岁那年,父亲想让党琦子承父业练举重,无奈小党琦就是不感兴趣。6岁那年,正赶上游泳队招人,父亲就把小党琦送去让教练“鉴定”。就这样,党琦平生第一次跃入了泳池。
当时和党琦一起入队训练的,有近300名小伙伴。仅仅两个月后,就只剩下十几个人了;三年后,和党琦一同入队的小伙伴,就剩下了一个。
多年的艰苦训练,开始给予党琦回报。他的成绩越来越好,不止一次拿过同龄组的全国冠军。同为运动员的父亲欣慰之余,也经常亲临赛场,为儿子加油鼓劲。然而就在10岁那年,党琦又一次在比 赛中夺得冠军,而且还打破了纪录。观众席上,为他加油鼓劲的父亲大喜过望,竟然就此离世了。
突如其来的悲剧,逼迫年幼的党琦不得不面对一个成年人的问题:家里顶梁柱倒了,作为家中独子,他怎么办?
15岁那年,党琦终于做出决定:退役。他不能再用5年时间,去赌那个万里挑一的可能。及早能养家 糊口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尽管这意味着放弃了世界冠军的梦想,党琦还是咬牙离开了承载了整个童年的泳池。
退役之后的党琦,选定了看起来“高大上”的法律专业。作为体育生,他早早离开的文化课 ,靠着体育生的一点加分,党琦涉险过关,进入政法大学。为此还成了校长“重点照顾”的对象:能跟得上吗?能坐得住吗?这反而让党琦燃起了斗志:那我就坐下来,赶上去!
有冲劲的人多,有韧性的人少。因为咬牙一刻容易,咬牙一年就成了折磨。而党琦一口气咬了四年。他每天只睡五小时,醒的时候永远是看书学习, 由此换来了毕业时的名列前茅。
毕业后,党琦顺利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然而常年养成的规则意识让党琦正义感爆棚,面对现实中的妥协和交换无法接受。冲动之下,他放弃了好不容易修来的前程,赌气辞职了。
眼看要成无业游民了,党琦只好出去碰运气。天无绝人之路,正赶上南方航空招空乘。俊朗的外表和运动员体魄让他在200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成为第一批单飞的“空少”。在随后的6年中,党琦每年都是岗位标兵,任何严苛的业务技能,党琦都能高质量完成。
然而,不羁的心灵,再大的笼子也装不下。尽管每每飞越大江南北,直上万米高空,当时党琦依然感受了拘束:标准的回答、标准的动作、标准的仪态,在最黄金的年龄,把一天的生活重复无数遍。这就是自己的未来吗?
正当党琦迷惘时,无意中在一家自行车店门口看到一张海报:在三亚的亚龙湾,将要举办一期“铁人三项”大赛。童年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百无聊赖的他,太需要这样的刺激了。
尽管此时距离开赛只有不到13天了,党琦还是随手买了一辆比赛自行车,就跑去参赛了。在当时的党琦看来,“铁人”嘛,一定是吃大苦、流大汗。不料一进比赛,就发现这里简直是仙境:海水清澈得像没有一样,而且不冷不热;自行车高速飙过村庄, 牵牛的乡亲热情地为他加油打气;长跑返回的途中,观众夹道欢迎。儿时的记忆一点点涌起,原来这就是梦想中的模样。
意犹未尽的党琦期待着下一次比赛。然而传回的消息却让他无比失望:组织这场赛事的富翁没有赚到钱,没有下次了。党琦也只好把梦想藏在心里,回归到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中。
时间悄悄来到2007年。这时的党琦已经是北京一家健身俱乐部的金牌教练了。运动员出身,又精通与人交流,找他的客户络绎不绝。最忙的时候, 他每天要在健身房里工作16个小时,半年也没能休息一天。学员身体素质上去了,自己这个教练反而虚了。又累又重复,曾经那种“头顶天花板”的感觉又回来了。有了上次的经验,党琦这次洒脱多了,一件事惹人纠结了,就干脆放下。他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每天最多工作5个小时,留给自己2~3个小时锻炼。整整 8个月后,那个生龙活虎的党琦又回来了。
丨和世界顶尖比,我们差好多
2008年,中国铁人三项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海口将举办第一届铁人三项赛。不同于以往的赛事, 这是真正的世界顶级赛事。这次比赛云集各国顶级高手:一共750名运动员,光日本就来了近400名, 美国来了近200名,而中国,只来了32名爱好者。
初次参加顶级赛事的中国运动员热血沸腾,立志不能给祖国丢人。可是还没上场,就看出差距了:外国选手装备精良,光是自行车就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奇形怪状的车把,还能把胳膊肘架在上面, 让人舒服地弯下腰趴着骑;车轮子窄得像刀刃,顶头风都能切开;头盔前圆后尖,像圆润的水滴,最大限度降低风阻…… 吃喝上更讲究:车头上是清水, 车把上是能量胶、能量棒,车梁上是功能饮料,车尾还有什么什么“电解质丸”、“链氨基酸”,更是闻所未闻。
中国选手就吃亏多了:骑的是普通公路车,吃的是难以下咽的压缩饼干,有些选手还带的是烧饼。这简直是一群新兵和一帮武装到牙齿的特种兵比武。眼看着人家在前面风驰电掣,自己只有靠着一腔热血,拼命追赶。
然而空有一腔热血,终究难以抹平科技和经验带来的差距。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这一腔热血了。所有的中国选手,没有一个怂的。即便已经累到抽筋,救护车就在后面跟着,也要咬牙完成比赛。最后一名选手,硬是在午夜12:00之前,一步一步挪到了终点。所有的队友在那里等他,一起欢呼,一起加油鼓劲。
从此,党琦真心爱上了这项运动。他专门跑到香港去买相关的书,寻找相关的教学片,回来观摩学习。为了提高单项成绩,他还去参加专项比赛。因此成绩越来越好,在国内铁三圈子里,“党琦”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然而一场危机正悄然袭来。2008年底,党琦参加了一项公路自行车赛。参赛者有100人,大家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没想到在经过一个弯道时,一名车手不慎摔倒在地。党琦因为跟得太紧,被刮倒在地,后来的选手刹车不及,层层叠叠地压了上来。党琦突然感觉左手手臂木了一下,然后就是钻心的疼。等把身上层层重压搬开后,党琦才知道:自己的左手臂骨折了,骨头穿透了肌肉和皮肤,白森森地露在外面。
比起肉体上的疼痛,党琦更担心的是未来还能不能继续比赛。进而想到:自己到底是喜欢这项运动,还是喜欢运动带来的奖牌和荣誉?想到自己在国内参加过的那些比赛,往往是冲过终点,就等拿奖,那样的感觉,真的快乐吗?
正当党琦胡思乱想之际,他的手机和QQ却炸开了锅。全国各地的铁三爱好者们以各种形式慰问,共同的一句话是:你是中国铁三的旗帜,你不能倒下。
党琦的胸中一股热流涌动。那时他还不知道这股热流究竟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自己不是游泳科班出身的吗?那为什么不去教大家游泳?
党琦用一只手发了个帖子,宣称:只要你喜欢铁三,想参与铁三,就可以周末跟我一起学游泳,免费!
周末,党琦按约定来到游泳馆,发现竟然有30多人慕名赶来学习。意外之余,党琦很感动,就那么吊着一只胳膊泡在水里给大伙一口气上了三个半小时的课。之后就是两周、一个月、三个月、五个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铁三感兴趣。在这群人中,最终走出了中国最早一批铁三运动员。直到5年后的2013年,越来越多职业教练加入这个群体,铁三运动能够自己成长、壮大了,党琦才满意地卸下这副担子。
丨我不是一个人战斗
党琦和铁三,有种奇妙的缘分。他生于1978年, 正好与铁三的诞生是同一年。
2010年,党琦收到了一生中最好的生日礼物: 他被国际最顶级的铁三赛事“KONA”邀请,作为中 国的铁三代表,去参加这一年的世界铁三锦标赛。
最初的铁人三项赛,是在1978年由几个狂热的极限挑战者发起。他们要挑战3.8公里的游泳、180公里的自行车和42.195公里跑步。能全程撑下来的,才有资格叫作“IRONMAN”(铁人)。1982年,这项赛事转到科纳岛(Kona)举办,于是KONA就成了铁三界的“首都”。去KONA参加比赛,也成了每一位铁三挑战者的终极梦想。在这里完赛的,才有资格接受大家的祝福,成为真正的“铁人”。
初到赛场,党琦立刻感受到了“首都”的号召力:参赛选手超过2000人,年龄最大的竟然超过了90岁,还有不少超过80岁的爷爷奶奶辈的选手,相互之间还会掐成绩。这让党琦当真大开眼界。想想有些50+的爱好者,总是感慨“如果能再年轻10岁, 一定参与”,不禁有些替他们汗颜:如果要是他们也活到90+,还要感慨多少次?
更深入观察后,党琦感到了震撼。KONA的赛事漫长而艰辛,而且正值一年之内最热的时节。在国内训练时,要是遇到这么炎热的天气,运动员一般会避开中午,改到傍晚时分,天气凉爽一点再开始。但是,中午的酷暑是个绕不开的坎,要么强逼自己适应,要么忍受结果打折扣。党琦在这里遇到不少铁三界的大神。这些人极好辨认:这些人体态匀称,壮硕修长,在皮肤的包裹下,也能看到每块肌肉清晰的轮廓。继而他发现: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在训练方面不打折扣,越是会尽可能在逼真的情况下训练。
“在挑战面前,不要去想什么办法走捷径,”党琦说,“直接逼上去,才能战胜它。”
决赛的一天到了,2000多选手跃入大海,在海面上翻腾起洁白的浪花;而水下则波平如静,海龟和色彩斑斓的鱼儿像漂浮在空气中一样懒洋洋地游动。
KONA很热。进入自行车环节的党琦,很快发现了这热浪的不寻常。自行车比赛中,有一段赛道在山间往复,而这些热风就在峰谷间穿行,像伏兵一样神出鬼没,难以捉摸。
有时,它们会迎头一击,让你寸步难行;有时, 它们会从背后赶来,助你一臂之力。然而最怕的是突然涌来的横风。如果当时速度过快,很容易被裹挟着摔出赛道。而赛道两边,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火山石,碰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党琦有点儿蒙圈:没有预案呀!要继续保持速度,拼个好成绩,还是降低速度完赛为主?如果是先前的党琦,一定会义无反顾地选择速度,用好成绩证明自己。但是今天的党琦,想到的更多。
作为第一个踏上KONA赛道的人,他有义务完成整个比赛,把完整的经验传递给自己的战友们。与此相比,个人的成绩有那么重要吗?那一刻, 党琦心中那团热流终于清晰起来:他不止是一个铁三选手,他真正的使命,是去做一个铁三的播种人。党琦毅然选择了完赛为第一目标。他刻意减慢了速度,安全通过了崎岖的山路赛道。在后续的马拉松赛程,他奋起直追,向着终点冲刺。
当终点遥遥在望时,周围传来了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主持人站在终点上,用近乎嘶吼一样的声音,呼喊他的名字,他的生日,他的国籍,在他冲过终点的那一刻,向他送上最诚挚的祝福:YOU ARE IRONMAN !(你是铁人!)
10小时47分。在铁三的圣地,党琦第一次留下了一个中国选手的印记。在所有的欢呼声中,党琦听到了一声来自中国的祝福。也是偌大的赛场上, 唯一的一声汉语的祝福——那是他的妻子。
丨我把你印在背上,刻在心上
党琦和铁三的奇妙缘分不只应在他自己身上,还延续到了他的儿子身上。
2015年2月26日,党琦的儿子党圆出世。而他的生日226,正好和“大铁”的赛程相当。这种奇妙的缘分让党琦相当开心,似乎应和了他在中国推广铁三的努力。
然而和所有事业心强的硬汉奶爸一样,他也经历着“成长的烦恼”:那就是“事业和家庭如何平衡”的问题。他既要兼顾训练保持状态,又要负责推广,到处上节目、演讲。能分配给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2017年,又是一届KONA大赛。党琦要去赴和铁三圣地的约定。而那时,小党圆只有2岁,不能一起出行。怎么办?党琦突发奇想,把儿子的照片印在比赛服上,就像带着儿子一起出征一样。再后来, 党琦更进一步,把妻子和孩子的头像一起纹在了自己的胸口上,无论天涯海角,一家人总在一起。
回国之后,党琦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时间:不必要的活动,婉言谢绝了;不必要的饭局,敞亮地推掉了,就连必不可少的训练时间,也要想尽办法提高效率,以便挤出更多时间多陪陪家人,陪陪孩子。
偶然一次,他在孩子身边训练骑行。孩子把玩着手里的玩具,不经意地瞥了他一眼,又转头过去继续把玩。对于眼前爸爸挥汗如雨的样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这样党琦兴奋不已:对呀,为什么要把陪孩子和训练对立起来呢?不能一边陪孩子一边训练吗?这样不是还能让孩子早早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吗?对于党琦来说,好坏的标准极其简单:如果在想怎么能不劳而获,那就叫坏;如果能先顾好自己,还能有心有力去帮助别人,那就叫好。
把这种理念传承给儿子,没有比健身更好的方式了。泳池里的每一次摆臂,自行车轮的每一圈转动,跑道上迈出的每一步,都不会骗自己。只要认真动起来,身体就会给自己回报:匀称的身材,强壮的体魄和用不完的精力。
这一切,凝聚成“铁人”一般的健康生活。对党琦而言,铁三早已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而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丨知行不一是撕裂
不知何时起,年轻人中流行起一种“丧文化”,信奉起“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用“躺尸”、“废柴”自嘲,久而久之甚至成了一种标榜。
但是这种颓废、衰朽的状态,在铁三圈子里完全找不到。铁三爱好者们,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精力最充沛的人——上百公里的奔波,没有足够的精力,就算一步吃一根能量胶,又能坚持多久?
在党琦看来,这种“颓废”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的是可以不顾一切的,无论是放下还是争取。打不起精神,就是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只要不是想靠着不劳而获得到,就一定要去努力一下。就算真的想要颓废,也要赚到颓废的资本。另一个原因是想要的太多。尤其是两个自相矛盾的东西。在党琦看来,没什么比纠结更耗费精力的了。
党琦曾经是一位资深球迷,而地球另一边的顶级赛事:欧洲杯,往往会挤占睡眠时间。一边是定好的健康计划,一边是心仪的顶级比赛,究竟选哪个?许多人就在这种纠结中一边放纵一边后悔,一边加码一边放弃,最终自己给自己贴上了“一事无成”的标签。
然而在党琦这里,睡觉和饮食都是工作,是应该严格做好的事儿“:我每天晚上10点,必须上床睡觉,欧洲杯,一场没看,最多早上看看新闻。”
另一个健康大敌就是美食。有多少立志瘦身的计划是败给了一次周末聚会?是败给一盘小零食上?而党琦的饮食也异常严格:从正式练“铁三”开始,他就不在外面吃饭了。红烧肉、水煮鱼也从此和他绝缘。在他的菜谱中,最多的是蔬菜和杂粮主食。一些蔬菜干脆就是洗洗生吃。主食就是面条、全麦面包。党琦对饮食的控制,甚至会因为是不是在赛季而精确控制百分比。非赛季时,碳水化合物是占50%,蛋白质占25%,维生素占25%;赛季时,碳水化合物可能会上升到60%,蛋白质减到15%,维生素还是保持在25%。”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知道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知道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我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既然清晰了,那就严格去执行,朝我的目标去走。
这样的我,不纠结、不矛盾,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活得痛快。我想的是什么,就去做什么,身心合一。只有纠结与矛盾,才会真的让人不快乐。
丨不纠结的生活,可以有多爽?
在党琦的身后,站起了越来越多的战友。他们有的在铁三赛场上驰骋,甚至开始对党琦的纪录发起冲击;有的人不在赛场争雄,而是把“铁人”精神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也过上了不纠结的、积极自律的生活。而党琦自己,正向着更高、更难、更酷的赛事发起冲击。
在今天的铁三界,难度系数最高的铁三是奥地利极限铁人三项赛。
这里有最难的游泳:先要逆水游200米。就是这200米,一些游泳速度不够快的选手就能生生困在这里出不来;接下来还要顺水游2000米,然后再逆水游1600米。这里不仅水流湍急,更重要的是:水温只有15℃,足以让人手脚麻木。
上岸之后,等待选手的是全长210公里的自行等待选手的是全长210公里的自行车挑战赛。从起点开始,就要面对全程平均15°的斜坡,而到达终点时,已经比起点高出了6000米,相当于爬了两个峨眉山,进了一次青藏高原。最后,还有44公里的越野跑。
这里,没有夹道欢迎,没有途中补给。一切都要靠自己和一名助手。
这一年,党琦的助手是62岁的李鸥。在赛程的前半段,李鸥开车为党琦送补给、加油打气。按照赛制,最后的17公里,两人要一起跑到终点才行。天公 不作美。在最后的17公里时,天又下起了冰雹,而最 后这段路又出奇得陡峭。两人近乎手脚并用,才最终登顶成功。
你以为铁三就是这么艰苦,完全是一种自虐吗?错了,铁三同样可以很享受。一些欧洲站的比赛在古典小镇中穿行,处处鸟语花香,可以与飞鸟比速度,也可以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祥和;冲到终点时还有女孩献上鲜花,大桶的啤酒管够;当然,也少不了有“逃离恶魔岛”这种真人版“越狱”的紧张与刺激。而这一切,只有强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积极的灵魂,才能享受到。
不止一次,有人问党琦,想不想让儿子党圆子承父业,也成为一个铁三高手?
而党琦的回答永远是:我只想让他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想多要一点就要多付出一点。只要他能找到自己的远大目标,努力奔过去,不松懈、不纠结,开心地享受属于他自己的生命,“那他就是个铁人了”。正如他6岁那年,他的父亲看他跃入泳池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