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人高尔夫助理!Garmin Approach S40 / Z80 实物评测
说到Garmin,大家都会想到他们家的户外手表或者跑步手表,但其实在高尔夫这个略显小众的运动领域,Garmin同样已经深耕多年,他们专门有一条产品线Approach系列就是针对高尔夫运动开发的。Approach系列每年都会发布一两款新品,其中还不乏一些黑科技产品,比如去年,Garmin 开创性地将球地道图和激光测距仪融为一体,推出了一款具备AR实景地图显示的 Approach Z80高尔夫激光测距仪。
今年,Garmin又推出了一款高尔夫腕表Approach S40,定位介于全能型高尔夫腕表 S60 与入门级高尔夫腕表 S20之间,补足了 Garmin 在高尔夫球智能穿戴设备中的中阶产品线。这款腕表在设计上借鉴了vivoactive3的设计元素,外观看上去无异于主流的智能腕表,内核却搭载了S60的绝大多数专业高尔夫功能。
我们上周有幸拿到了这两款产品,并在北京万柳高尔夫球场测试了一下,爱打高尔夫的朋友们,想了解这两款产品具体表现如何,不妨赶快往下看吧~
Approach S40 高尔夫腕表
- 高分辨率、阳光可视1.2英寸彩色触摸屏
- QuickRelease 快拆表带设计
- 支持全球约41,000个高尔夫球场数据更新和下载
- 实时GPS定位,自动切换球洞和相关资讯
- 内置果岭预览图,可自由移动旗杆位置,快速查看置球点到果岭前后缘、旗杆及障碍和狗腿弯的距离。
- 可自动侦测挥杆,并记录击球距离(搭配Approach®CT10挥杆追踪系统,还可以实现更多自动追踪和分析的功能)
- 可追踪全天活动和睡眠情况
- 可接收手机上的各类通知,包括来电、微信、电子邮件、日程提醒等等
- 智能模式下续航长达10天,高尔夫模式下续航可达15小时
Approach S40 高尔夫手表继承了 S60 低调大气的商务风格,同时兼具时尚利落的外形,进一步精简机身,改为一键式+结合屏幕触控进行操作,在使用上来说操作更为简单易用,且表盘直径由S60 的46mm缩减到了43.4mm,搭配更轻薄细密的金属表圈,时尚风格更加明显。可兼顾商务、休闲、运动等多场景需求,无论日常佩戴还是身处正式的商务场合,或是在高尔夫球场打球,一块手表完美cover各种场合。
此次 Approach S40 共推出了三款配色,经典的黑色版由全黑表壳搭配黑色PVD表圈,动感十足的灰色版由灰色表壳搭配银色不锈钢表圈;以及我们拿到的白色版,白色表壳搭配香槟金PVD表圈,更符合女性用户的审美。
虽然三款腕表的机身材质不是金属的,但Garmin还是通过细腻的做工,让表身的质感看上去非常高端。此外,Garmin 也为 Approach S40 引入了 QuickRelease 快拆表带设计,可以轻松替换不同表带,以适应不同的穿搭风格。
▲Approach S40白色版
Approach S40与S60最大的不同在于,S60 在运动监测和智能化功能非常全面,Approach S60 几乎支持Garmin跑步手表中的所有功能,包括可以自动识别跑步、骑行、滑雪、游泳、登山、桨板冲浪等超多运动,而且支持 Connect IQ 第三方应用平台。但 Approach S40 则更聚焦在高尔夫专业功能本身,除高尔夫运动之外仅支持日常活动追踪(包括每日运动量、卡路里、久坐提醒)和睡眠情况的监测,并不具备多种运动模式,也不支持Connect IQ。但作为一款专业高尔夫腕表,Approach S40在高尔夫功能的表现,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Approach S40支持全球约41,000个高尔夫球场的数据,基于高精度的GPS定位系统,可以轻松锁定当前位置,并自动识附近的球场。因此,一进入高尔夫球场,开启球局后,腕表就会自动进行GPS搜星,判断当前所在的球道位置,并提供球道实时的相关数据。
▲在Tee台开球的时候,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果岭形状,以及到果岭前中后的距离:到果岭前沿360码,到果岭中心341码,到果岭后缘326码。
▲开球后,当腕表监测到挥杆时,屏幕最上方会显示当前位置与击球点的距离,以及预览果岭的信息。
▲也可随时查看球道信息,全面掌握所有距离,比如到沙坑、水障碍大概有多少距离,对即便视野内看不到的球场障碍区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便于规划击球策略。
▲靠近果岭时,可以手动触控屏幕,根据当天旗杆的真实位置自由调整修正腕表屏幕上的旗杆位置,以便获得更准确的真实测距结果。
▲虽然Approach S40传感器模块可以侦测到挥杆的动作,但在靠近果岭和切上果岭后,球杆与球的接触动作可能会影响挥杆的追踪,导致一些果岭附近的劈杆和果岭上的推杆无法被自动侦测。
所以在靠近和切上果岭后,切换手动纪录你在果岭上用了多少推杆,会让你的击球数据更加准确。这些数据包括电子计分卡和击球信息也会自动同步到手机Garmin Golf app上。
▲当一场球(我们在实际测试中打了半场)结束后,Approach S40 会总结本次的成绩,包括总分、步数、距离、时间。
▲与手机同步后,在Garmin Golf app 上还可以查看到更多统计数据,包括电子积分卡、每只球杆的击球距离、击球的落点轨迹、每场球局的最远开球等等,通过 App 纪录也能更清晰直观地回顾在球场上的失误,以便进行赛后总结。
职业球员在打球的时候,由于对球场有一定的敏锐度,大概知道如何安排击球的策略。而身为普通高球爱好者,在球场打球时,判断球位到旗杆的距离往往是通过球童的目测和建议,来选择球杆及挥杆力量。而佩戴这款Approach S40之后,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和直观地了解击球落点的码数距离,对击球距离有一个大体地判断,也能更增强自己击球的信心。
Approach Z80 高尔夫GPS激光测距仪
Approach Z80 是一款类似望远镜的高尔夫测距产品,开创性的将完整球地道图与精准的激光测距仪首次融合到了一起,并采用AR实景的方式把球地道图呈现出来,让使用者可以获得全面视野来观察球场,从而便于决定击球的策略。
主要功能如下:
- 支持全球约41,000个高尔夫球场数据更新和下载
- 高性能激光测距功能,最大测距范围为350码(320米),精度高达±0.27码
- 通过AR实景呈现激光测距结果和完整球地道图,提供每个障碍点前后缘和果岭前中后的距离
- 实时GPS定位,自动切换球洞和相关资讯
- PlaysLike坡度补偿,结合实际的高低差给予更真实的参考距离
Garmin Approach Z80的AR技术是它的主打功能,也是这款产品区别于传统光学式测距仪最大的亮点所在。全彩OLED显示提供2D的全彩球场画面,内建全球超过41,000幅的球场地图。
以北京万柳高尔夫球场A区1号球道为例:
▲北京万柳高尔夫球场A区1号球道 官方电子地图
通过测距仪可以看到当前位置到目标距离,与此同时,视野左侧也可以看到完整的球地道图,图中直观地标出了当前位置到各障碍点前后缘的距离、开球距离范围等信息。
▲从Approach Z80目镜中获得的图像
瞄准旗杆后,画面中会闪现黄色旗杆,在掌握当前位置到旗杆的距离的同时,视野左侧的球地道图也会自动切换成果岭视图,果岭周边的地形一目了然。
(图片来自Garmin官网)
在体验中,Approach Z80内置的PlaysLike坡度补偿功能和PinPointer果岭指向辅助也非常实用。
准确判断果岭坡度一向也是高尔夫球运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Approach Z80内置的PlaysLike坡度补偿功能,直观的还原了球场中实际地形高低差,以及对球的飞行轨迹所产生的影响,方便在打球过程时根据所在位置坡度和地形变化选择不同球杆和挥杆策略,实用度相当高。
此外,Approach Z80内置的具备PinPointer果岭指向辅助,在天气或视野不佳导致无法看到果岭时,就非常有用了。只要按照测距仪指示的方向击球,即便时盲击,基本也不会有误击或者偏离果岭的情况出现,在心理层面确实增加了不少信心。
总结
本来以为自己不会特别依赖这种辅助型产品,但没想到在实际测试的时候,一下就习惯了Approach S40和Approach Z80这两个高尔夫助手带来的便利。两款产品都很容易上手,习惯之后就觉得非常好用,对我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信心的建立。尤其在自己不熟悉的球场里打球就很明显,虽然球童也会提供一些场地信息和击球建议,但心里也总觉得没底,有了这两个辅助产品之后,确实让我对整个球道的认知都特别直观,而且也会更有意识地去考虑每一次选杆和击球的策略。
总体的感受而言,Approach Z80 测距仪在距离的呈现上会更加精准和直观,而 Approach S40 高尔夫球腕表在使用上更为便利,其实平时打球的话二者选一就够用了。二者搭配使用,可以先在S40上查看球道状态,需要精准了解距离信息或者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再使用Z80。当然,S40纪录的挥杆数据和击球轨迹也非常有用,赛后总结复盘的时候研究,对于提升成绩还蛮有帮助的。以前在球场上打球,只能靠自己或者球童的目测来判断球位到旗杆的距离,从而决定选用合适的球杆及挥杆力量,现在拥有了这些专为高尔夫设计的高科技产品,真的方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