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寒潮来袭+病毒肆虐,没有防护服?冲锋衣也加入了抗“疫”一线

15924 寒潮来袭+病毒肆虐,没有防护服?冲锋衣也加入了抗“疫”一线已关闭评论

目前,武汉新冠肺炎的抗“疫”大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近期的企业“复工潮”更是升级了防疫难度,让各地政府都瑟瑟发抖。昨晚,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称,新一轮寒潮由北向南发货。而这次病毒极其狡猾且顽强,目前防护装备又全国缺货,焦虑的小伙伴还有什么可选的防护装备呢?此时,一线记者身上的冲锋衣引起了野玩君的注意。

仔细一看,这样穿着的情况还不少。

在火神山医院在建病房的现场

在高风险的抗疫定点医院里

在采访医护人员的第一现场

在抗“疫”的最前线

要是你了解最新的天气状况,一定会羡慕家里有冲锋衣的小伙伴!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最新消息,2月13日至2月16日,强寒潮天气即将来袭,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强降温天气,包括湖北在内的地区降温12-14℃,这无异于给抗“疫”增加了冰点考验。此时,除了防病毒,保暖和防水也是重要议题;而冲锋衣就派上了大用场。

在没有暖气的地区或不能开中央空调的病房里,就算是来自北方的狼,也会被冻成狗。当雨雪天气来临时,对于记者、社区工作人员等需要在户外工作的人员来说,撑伞、雨衣也多有不便、不适之处。而保暖和防水正是冲锋衣的强项。

以记者身上穿着的探路者冲锋衣为例,它的外壳具备了优秀的防水性能,不管去追踪最前沿的新闻,还是到抗“疫”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务,都能风雪无阻。而且内部还搭配了羽绒服内搭,保暖、舒适又不臃肿,行动更加灵活自如。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抗“疫”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既然冲锋衣可以防水,那么冲锋衣是不是还自带“防毒”特效?

换言之,作为一线抗“疫”的战士,记者们等工作人员首要目标一定是防病毒在目前医用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冲锋衣是否能作为备用的“战袍”呢?接下来,野玩君带你一探究竟。

在发稿前不久,探路者官方刚刚宣布紧急组织生产非医用防护服,并继续捐赠给一线人员。同时,指出此前向武汉疫区捐赠的TiEF PRO-X2冲锋衣具备阻隔病毒的能力,这主要得益于所使用的功能性膜。

但是,为什么官方仍将其称为非医用防护服呢?那个“功能性膜”又是什么黑科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用数据说话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此次抗“疫”防护服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武汉防疫指挥部最近的通告,社会各界向武汉捐赠的医用防护服要不低于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同时,国务院也在《关于疫情期间防护服生产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了境外防护服可用作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的标准。具体参见下表:

其次,防护服的各国标准有什么区别?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野玩君整理了一个各国标准与中国国标对应的速查表。

那么,国标的医用防护服和冲锋衣的防护性有何区别?

◎防护服

根据《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资料显示,防护服材料的性能主要要求包括防护性、舒适性、服用性、安全卫生性。

1、防护性主要针对液体和微颗粒物

其中,液体阻隔功能,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防止病人的血液,或手术时的消毒水、冲洗液等液体透过防护服,污染到医务工作者。

防渗水性:防护服关键部位(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抗渗水性,耐静水压不低于1.67kPa(17cmH2O);

合成血液穿透:不低于2级,即合成血液以1.75kPa压强作用于防护服上5分钟后不得穿透;

表面抗湿性:防护服材料的沾水等级应为不低于3级。

防微颗粒物穿透的性能,防护服关键部位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70%。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防止带病毒的微颗粒(比如吐沫等)入侵,此外,防护服的接缝处必须贴密封条,以遮挡衣服缝纫时留下的针孔。

2、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防护性能,医用防护服织造十分紧密,孔隙极小,但是如果长时间穿着,医护人员常常会汗流浃背,穿着体验非常糟糕。

为了保证穿着的舒适性,防护服材料透湿量要求不小于2500g/m2·d。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保证穿着者出汗的热气及时排出。

3、服用性

防护服的服用性要求包括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拉伸试验时,断裂强力不低于45N,断裂伸长率不低于30%。达到该标准,防护服才不容易破损。

4、安全卫生性

同时,为了保证防护服的安全卫生性要求自身无毒,无皮肤刺激性,抗霉菌滋生;并具备一定的阻燃性、抗静电性、静电衰减性,以及环氧乙烷残留量(注意这个参数,下面还会涉及)也有明确规定。具体可参见截图:

◎冲锋衣

根据中纺联检对GB/T 32614-2016 《户外运动服装 冲锋衣》国家标准的解读,冲锋衣分为专业类(I级)和非专业类(II级),并对其功能性做出规定,包括表面抗湿性、静水压、透湿率等指标。

1、静水压

I级产品在洗前面料抗静水压应≥50kPa,面料拼接处≥40kPa;洗后面料抗静水压≥40kPa,面料拼接处≥30kPa;Ⅱ级产品洗前面料抗静水压应≥30kPa,面料拼接处≥25kPa;洗后面料抗静水压≥20kPa,面料拼接处≥15kPa。

2、透湿率

Ⅰ级产品洗前≥5000g/(㎡•24h),洗后≥4000g/(㎡.24h);Ⅱ级产品洗前≥3000g/(㎡.24h),洗后≥2000g/(㎡.24h);以便获得较好的热湿舒适性。

3、抗沾湿性

I级产品洗前抗沾湿等级4级以上,洗后3级以上;Ⅱ级产品洗前抗沾湿等级4级以上,洗后不作要求。

4、材料强度

撕破强力按织物重量进行区分,100克每平方的织物要求 ≥ 6N, 100克以上的织物要求 ≥ 10N,裤子后档接缝强力≥ 140N。

5、耐磨性能

在国家标准中,涂层、贴膜类面料的耐磨性考核是对涂层、贴膜面进行考核,且采用的是600#水砂纸作为磨料。但是,标准中提及的10000转的要求,是针对羊毛布作为磨料,且研磨的是织物正面(非涂层面)。

这样看来,冲锋衣在防护性和材料强度方面均高于防护服的要求,且透湿舒适性更高。那么,冲锋衣是否具备防病毒的能力呢?

 

以探路者此次捐赠给武汉疫区的TiEF PRO-X2套绒冲锋衣为例,除了防水(防飞沫)透湿的基本性能外,由于其中采用与美标级别防护服相同的材质——TPE膜材,并通过ASTM F1670(合成血液穿透)与ASTM F1671(病毒穿透)两项测试标准的认证。要知道,在美标防护服中,同时通过这两项测试的材料是防护等级最高的产品。

美国防护服标准说明

探路者冲锋衣测试认证

 

至于“非医用防护服”的说法,探路者官方也做了说明——探路者非医用防护服与医用级别防护服相比,生产工艺及产品用料都是一致的。只是目前条件无法做到环氧乙烷灭菌处理,不能达到医用标准。

因此,野玩君认为,在物资紧缺的疫区,或者对于急于复工出行的群体,它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性的防护用品。据说,除了记者,还有医护人员穿上了冲锋衣,给自己多一份防护和安全感。

当然,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这也是非常实用又智慧的出行神器。

不管是出门买菜、看病,还是复工返程,冲锋衣比普通棉衣等外套具备更强的防护能力。回家之后,只要将外壳进行简单消毒,或在通风处晾晒即可。而且,探路者这款冲锋衣的面料具备“可机洗且具有一定的持久性”的基础性能,可以反复使用,相比一次性防护装备更加实用、实惠、环保。

在一场疫情中,不管是奔忙于一线的工作者,还是宅在家里或是已经复工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是战士。目前的疫情也没有特别明朗的趋势,大家切不可放松警惕,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想要购买冲锋衣的小伙伴,一定要看好相关防护标准。最后,希望能早点摘下防护装备,自由呼吸。

16
关键词:, , ,
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寒潮来袭+病毒肆虐,没有防护服?冲锋衣也加入了抗“疫”一线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抱歉!评论已关闭。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